北京时间10月12日凌晨,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四阶段六强赛迎来第二轮角逐。A组比赛中,阿曼队在领先的情况下被阿联酋队以1比2逆转,失去了直接晋级美加墨世界杯的希望,目前他们只能寄望于阿联酋队下一轮能以至少两球的优势战胜东道主卡塔尔队,从而争取洲际附加赛的可能性。而在B组,伊拉克队以1比0小胜印度尼西亚队,后者两战皆败,提前无缘出线。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与伊拉克同积三分,末轮在沙特主场的正面对决将决定小组头名归属,沙特队只需一场平局即可锁定世界杯席位。
随着比赛进入最后阶段,亚洲区最后两张世界杯直通门票的归属悬念将在10月15日凌晨揭晓。然而,围绕六强赛的种种争议从赛制公布以来就持续不断,许多决定引发了各方的强烈质疑。
首先是比赛场地的安排。根据亚足联此前发布的竞赛规程,六强赛的举办权应归属在十八强赛中表现最好的两个小组第三名。如果按照这一规则,阿联酋和伊拉克凭借积分优势应当成为东道主。但在今年6月十八强赛结束后,亚足联突然宣布将六强赛分别安排在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进行,并未给出任何解释。这一决定立刻引发印度尼西亚、阿曼等参赛国家的强烈抗议,他们质疑这样的安排显然对东道主球队不公平。阿曼队主帅奎罗斯直言不讳地批评,认为比赛本应在中立场地进行,而卡塔尔作为参赛队却能享有主场优势,显然违背了竞赛公平原则。
与此同时,种子队的划分也存在争议。六强赛抽签在7月17日进行,但其依据的是国际足联一个月前的世界排名。当时沙特队排名第58位,而伊拉克队以一位之差位列第59位。然而,如果以最新排名为准,伊拉克队已超越沙特,理应成为种子队。种子队身份的意义重大,因为赛程安排将令种子队享有额外的准备时间。非种子队需面临频繁的赛程,而种子队则在第二轮轮空,三天两赛的负担得以避免。卡塔尔和沙特作为东道主兼种子队,可谓同时享受“天时地利人和”,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不仅如此,裁判安排的问题同样引发质疑。在印度尼西亚对阵沙特的首轮比赛中,亚足联派出了一组来自科威特的裁判执法。由于科威特与沙特阿拉伯在多方面关系密切,这一安排难免让人对裁判的中立性产生怀疑,印度尼西亚方面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
众所周知,卡塔尔和沙特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近年来在亚洲足坛的话语权显著提升。两国不仅承办了一系列重大赛事,还通过赞助和战略合作渗透国际足球体系。卡塔尔航空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Aramco)均是国际足联的官方合作伙伴,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更是在多个领域与国际足联建立了紧密关系。此外,两国足协主席均进入了国际足联理事会核心圈,进一步扩大了在足球事务中的影响力。
在亚洲区世预赛历史上,上一次赛会制比赛还是1994年的六强赛,彼时东道主卡塔尔并未参赛,出线名额由沙特与韩国获得。随后,随着世界杯亚洲区席位逐渐增加,亚足联在几十年间优化了赛制,采用了主客场制以减少赛地争议。然而,现如今在已经拥有8.5个出线名额的情况下,亚足联的规则设计却反复出现漏洞。这些纷争不仅损害了比赛的公平性,也让外界对亚足联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
虽然种种争议使本届六强赛蒙上阴影,但目前悬念仍在。最后一战中,卡塔尔能否稳住优势,而阿联酋又能否逆势晋级,答案即将揭晓。这也许是本阶段比赛唯一吸引眼球的看点了。



